“生活贫乏说”与课堂写作教学内容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叶黎明[1] 种海燕[2]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 [2]江苏徐州师范大学

出  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7年第1期13-16,共4页

摘  要:现在中小学写作课在教些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教生活",具体的教学形态是教学生"生活(活动)一番"。这种集体无意识选择是以下列写作观支持的:对于写作来说,关键是"写什么",即写作的内容;而"写什么"的关键是"要有生活"。因此,解决了"生活"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解决了"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写作的问题。这一"写作观"似是而非,里面有很多问题需要重新考虑。叶黎明、种海燕两位作者在她们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写作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两位作者对目前广泛存在的"教生活"现象作了比较有说服力的辨析:"教会学生如何生活"与"教会学生如何写文章"是两回事。两位作者的观点实际上体现了这样一个逻辑过程:写作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由学生是不是"有丰富的生活"决定的,学生有生活不一定就"会作文";实际上"有丰富的生活"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怀疑。中小学写作教学迫切需要重构。而重构写作教学体系的前提是重构我们关于中小学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而第一步,应该是对那些似是而非的写作观进行清理和反思。在这个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关 键 词:课堂写作 生活 教学内容 贫乏 写作内容 集体无意识 教学形态 似是而非 

分 类 号:G712[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