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可能性”到底该如何教?——介绍一个用“同课异构”方式进行有效性教研活动的案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程继德 金岷山 

机构地区:[1]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教育局教研室 [2]江苏省无锡市梨庄中心小学

出  处:《小学数学教师》2008年第7期125-138,共14页

摘  要:我们课题组的老师采用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模式,来研究“等可能性”到底该如何教。“等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章节中的一个内容:让学生按小组从装有三个红球、三个白球的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一共摸40次,将结果记录下来,再观察数据后回答发现了什么。教学要求为通过摸球活动,体验和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下面记录了这次教研活动的过程和收获。

关 键 词:教研活动 有效性 案例 教学研究模式 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题组 

分 类 号:G420[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G424.1[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