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阿伦娜[1]
机构地区:[1]内蒙古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处,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出 处:《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第12期111-120,共10页E-education Research
基 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课题批准号:DCA070186)
摘 要: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中国进入了社会形态的转型期。当时中国的现实状况是:政治动荡、经济落后、文盲遍地、民族工商业举步维艰。如何运用最有效的手段尽快唤起民众、提高国民的素质,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与各种"救国强国理论"纷纷登场;五四运动催生的新文化传播,促进了教育救国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经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孕育过程,1915年,金陵大学除使用电影幻灯进行教学外,还建立了"校园专用电影放映场地",用广播配合电影来进行校园和民众教育;1918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摄教育影片,晏阳初用幻灯教在法华工读书识字;1920年金陵大学使用电影、幻灯、留声机、挂图在广大农民中推广良种棉花种植技术;1923年晏阳初使用幻灯进行平民识字教育;从20世纪初开始,为无声电影配音和使用无线电广播进行教育活动。这几件事情构成了我国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诞生的标志性事件。《电影检查法》的制定为电影的生产和发行建立了法规;"电影检查委员会"的建立为《电影检查法》的实施提供了权威的组织手段;"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成立,为教育电影运动的开展提出了理论依据与组织保障、构建了必要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而社会民众教育的开展,特别是高等学校对于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的推广及其学科的创建,则为我国电化教育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必要环境。1936年,由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把电影教育与播音教育合并管理,至此"电化教育"的名称与学术内涵在我国正式确立。
关 键 词:教育电影 电影检查 播音教育 电影教育 电化教育
分 类 号:G40-057[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