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谭德辉
机构地区:[1]宜城县实验小学
出 处:《湖北教育》1995年第10期33-34,共2页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最佳的内在动机,但学生学习知识 的主体作用,绝不是来自任意活动或“天生”的兴趣,而是教师有意调动、调节和引导的结果。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是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灵活选用以下方式设置“悬念”,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联系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设置“悬念” 教学“比例尺”时,一位教师上课开始就提出两个有趣的问题:“只要看到地图,不用实地测量,解放军就可以知道两个地方的实际距离,这是为什么?”“工人师傅不用看实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