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庆荣
出 处:《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1993年第1期29-32,共4页
摘 要:文言文在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约占30%,如果再计入语体文中的文言引文,则其比例更高。这些文言教材反映出来的古代典章制度,宗教伦理、人格道德、风俗习惯、是非善恶、爱憎美丑、婚丧礼仪、服饰举止等等,莫不饱含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观念,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这类课文尽管有的已经作了些许提示,但具体教学中须解之“惑”仍是不少的。再说,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往往为释字、解词、析句忙得不亦乐乎,忽略了“文”所载之“道”,学生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而产生某些误解。因此,将文言文中的价值观抽象出来,并将它演化成中学教学语言,让学生从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和心理特征的角度去鉴赏,理解文言教材,无疑是一个亟待重视的问题,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寓于文言教材中的文化价值观念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关 键 词:价值观问题 文言文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 文化价值观念 解词 价值取向 道德价值观 人生价值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典章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2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