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万祥[1]
机构地区:[1]江苏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
出 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2年第5期58-58,共1页
摘 要: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夏》,实为梁衡先生的散文《夏感》。每当教到这篇课文时,我都有一丝困惑。文章的思路是这样的:第一段讲“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总领全文:第二、三段写夏天是“热烈”的,特别是第二段中的“沸腾”一词,照应了首段的“热烈”;第四段写夏天使人感到“紧张”“急促”;第五段则表达对夏天的赞美。理清了思路,问题也就出来了:二、三、四段没有按次序对应首段的总领词语,即紧张、热烈、急促。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笔者试图从多角度探讨其中的原因,但得出的答案总觉得有点牵强。对于这一问题,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以及网络上的赏析文章都未涉及,所以多数教师在教学时也刻意回避。可是。总有细心的教师和学生会注意到这个不正常的对应,所以,我想问一下梁衡先生:请问,您第一段这样写是突出赞美农民吗?这样的排列顺序是由主到次吗?能不能将它改一下,变为“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热烈、紧张、急促的旋律”,以便让老师和学生更容易理解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