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育思想的价值走向及其意义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风华[1] 刘欣[1] 

机构地区:[1]湖北荆楚理工学院

出  处:《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年第2期11-14,共4页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基  金:湖北省人文社科2010年重点项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品牌发展战略研究"(2010d112)"课程与教学"品牌建设基础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主体性教育”是在吸收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反思我国“工具理陛”支配下违背人本教育目的的种种弊端,而形成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改革思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性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和前沿问题,并逐渐演化成我国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主导思想。其理论探索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主体”研究、90年代的“教育主体性”研究、21世纪初叶前后的“教育主体间性”研究三个主要阶段,并随着“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主体素质构建实验”、“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创新教育”等一系列主体性教育实践,促进着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关 键 词:主体性教育思想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价值走向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意义 21世纪初叶 教育实践 教育价值观 

分 类 号:G40[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