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秦宏[1]
机构地区:[1]江苏省阜宁县陈集中学
出 处:《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年第18期2-2,共1页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纵观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难断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的实质和核心是创新,谁抢占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拿到了21世纪的通行证,谁就会成为21世纪的主人。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记得杨振宁教授曾说过:“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21世纪最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以飨读者。
关 键 词:创新意识培养 中国学生 数学教师 《数学教学大纲》 21世纪 课标 高中 创新能力
分 类 号:G40-012[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