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悱之境”的创设与运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於德甫[1] 

机构地区:[1]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

出  处:《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8期11-13,共3页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摘  要:“愤悱”之说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深远。笔者将学生所处的这种“想求通而又未通”、“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思考状态称为“愤悱之境”,本文试图针对这一状态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阐释。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关 键 词:“愤悱” 启发式教学 后世影响 语文教学 学生 状态 

分 类 号:G633.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