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需要我们做些什么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洪义[1] 

机构地区:[1]湛江市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出  处:《广东教育(综合版)》2013年第7期108-109,共2页

摘  要:如果说,“千课一面”曾经是基础教育发展难以承受的历史之痛,那么,“同课异构”作为一个热词进入我们的视界.越来越成为我们克服历史之痛的一副良药。唱响“同一首歌”中的“不同”,以尽显“和而不同”的时代强音,是“同课异构”的本质追求。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同课异构”并没有给教师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收获。下面,从2013年3月的“苏粤名师同课异构”实践经历说起。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认识。

关 键 词:同课异构 基础教育发展 “和而不同” 历史 实践 强音 教师 名师 

分 类 号:G420[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