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汤丽萍[1]
机构地区:[1]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出 处:《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3年第11期43-45,共3页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摘 要:教材文本中,有很多题材与生命有关,如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劳伦斯的《鸟啼》、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等等。在这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学者往往更多地关注对生命美好的诠释,注重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热爱人生的教育,却忽略了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生命本真尤其是悲剧性本真的认识和体悟,结果导致在生命教育上落入概念化和空洞化的境地,这是该类文本教学的误区和缺失。笔者试以《秋声赋》和《寒风吹彻》两文为例,谈谈阅读教学中生命体认的内涵及意义所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