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声音与学生的主体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熊和平[1] 刘志超[1] 

机构地区:[1]宁波大学教育原理与教育史研究所

出  处:《上海教育》2013年第33期70-71,共2页Shanghai Education

基  金:2010年度国家社科(教育学)青年基金课题“身体现象学视野下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研究”的成果之一

摘  要:从物理层面上说,声音的发生机制在于空气震动,同时通过耳膜作用干人的听觉系统,使人与人之间可以传播信息,交流思想。课堂作为师生授知与求知的交互场所,其中充斥着各种声音:或偶然,或持续;或零散,或整齐;或悦耳,或尖锐。它们都来自于课堂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发声主体来看,课堂声音有教师和学生的声音,比如教师讲课、提问、督令的声音,学生交头接耳、质询、讨论的声音。课堂声音对学生的成长有弥散性的影响力,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至关重要。

关 键 词: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生活 声音 教师讲课 传播信息 影响力 物理 师生 

分 类 号:G421[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