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向明
机构地区:[1]陕西省泾阳县云阳中学
出 处:《祖国(建设版)》2013年第9期225-225,共1页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对话概念铺天盖地,各种专业刊物中标举对话的文章层出不穷。时至目下,对话一词仍有方兴未艾之势。据笔者初步的涉猎,有关对话的理论一般采自西学资源,如有伽达默尔解释学理论及其引发的文本解释学资源,有弗莱雷解放教育学视野下的对话资源,还有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等等,追溯起来可以开一个很长的单子。“与自然对话、与经典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我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这些词语我们耳熟能详,对话俨然早已经泛化,如果不说是泛滥的话,所谓的对话理念也俨然有被神化之嫌。显然,如果一切都称之为对话,对话也就并不值得我们如此热衷,因为它原本就四海为家。教育是对话,教学是对话,语文教学更是对话,毕竟语文是对话的媒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6.2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