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锋[1]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博士博士后200062
出 处:《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第3期24-27,共4页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基 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际主流教育科学之哲学反思--兼论中国特色教育学独立自主性"(11YJC880005);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青年教师课题"哲学视域中的教育科学体系"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自从赫尔巴特试图把科学与教育学联系,试图使教育学具备科学品格以来,人们对教育学的科学性进行了大量的思索.但确实,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才普遍使用“教育科学”这一术语.米阿拉雷追溯了这一术语从单数到复数的演变,重点论及了儿童研究和数量方法以及教师培训在促进教育科学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作用.[1]然而,在谈及“教育科学”一词的含混时,首先要谈及“教育”和“科学”这两个术语本身的含混.米阿拉雷认为“教育”至少有四种含义,但未论及“科学”一词的丰富复杂含义.[2]而且,“教育科学”之复杂性也远非“教育”与“科学”这两个术语的复杂性的简单叠加.
关 键 词:教育科学 哲学反思 20世纪80年代 架构 赫尔巴特 科学品格 教师培训 数量方法
分 类 号:G40-02[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