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肖昌斌[1]
机构地区:[1]《湖北教育》编辑部
出 处:《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4年第1期1-1,共1页
摘 要:不管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还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够像教育一样与生活划上等号。教育既是面向未来的手段,更是着眼当下的目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实际上在过一种“教育生活”。对教育的理解不同,所形成的教育生活状态也有别:有的苦涩,有的幸福;有的分裂,有的完整:有的煎熬,有的享受。而教育的本质和生活的意义在于让所有教师都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创造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下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重塑教师职业形象的根本途径。
关 键 词:教育生活 幸福 教师职业倦怠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 教育的本质 面向未来 教育工作
分 类 号:G40[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