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孟彩霞[1] 高颖[2] 范宇晖[3] 赵书慧[3] 

机构地区:[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教务处,030001 [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3]山西医科大学

出  处:《校园心理》2014年第4期259-261,共3页Journal of Campus Life & Mental Health

摘  要:现代医学正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目的的内涵已不再局限于“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而扩展为“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1],即医务人员面对的不仅是患者的“病”,更要面对所有有病的“人”,因此除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生理功能外,还必须了解患者的社会处境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关注医学科学进步、解除患者肉体病痛的同时,还应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作用,关注医学活动中的道德、责任、诚信、仁慈等,从而解除患者伴随病痛而至的精神压力。临床医学是医学科学的核心,临床医学人才是医学人才的主体,其工作特点是直接接触患者,通过不同的医疗方法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疾病[2]。因此,进一步提高在新时期加强临床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并拓展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成为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势在必行的紧急任务。

关 键 词:临床医学人才 医学生综合素质 生物-心理-社会 综合素质教育 培养 医学模式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 高等医学院校 

分 类 号:G642[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4[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