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象思维”提升教学品质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魏星 

机构地区:[1]江苏无锡市崇安区教研室

出  处:《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第8期20-22,共3页

摘  要:在古代文论中,"意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一般指用来表达情感的物象或事象。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一个主客观交融的意象产生的过程,是作家的生命伴随着意象运动、完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即是"意象思维"。意象思维是诗人、作家所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与抽象思维不同,它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浓烈的情感,是一种跳跃的、顿悟的、创造性的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文本创作中的"意象思维"转化成一种教学思维,即充分关注文本中的审美意象,用之打开课程的想象力,引领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从而提升言语学习的品质。

关 键 词:意象思维 教学品质 文本创作 古代文论 文学创作 意象运动 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 

分 类 号:G633.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