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肖潇[1]
机构地区:[1]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出 处:《中国人才》2014年第14期275-276,共2页Chinese Talents
摘 要:随着世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话题近年来在外语界备受关注。国际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对于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论题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纵观现有文献,此类话题的讨论尚集中于外语教学应加强传授目的语文化知识和学习者应掌握目的语文化知识。然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非只是简单的传授目的语文化知识。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进一步厘清基本概念:到底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哪些蒙素,其深刻内涵是什么,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文将从建构主义认知视角,就外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角色定位问题进行探讨。
关 键 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培养 外语教师 建构主义 角色定位 文化知识 全球化趋势 目的语
分 类 号:G645.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