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2]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出 处:《上海教育》2014年第28期56-57,共2页Shanghai Education
基 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国际学习科学新进展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影响一以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例”(DDA120192)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教师具备数字素养不仅关乎数字素养教育本身,也是教师认识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关乎师生关系的和谐、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关乎教师的职业发展。 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是从信息素养演变而来的。Paul Zurkowski于1974年首次提出"信息素养",指运用信息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此,围绕信息素养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开展起来。"数字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以色列学者Yoram EshetAlkalai在1994年提出,其将数字素养视作数字时代的生存技能,认为数字素养是关乎全民基本生活能力、具有整合性以及跨学科特点的重要技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