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文瑾[1]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 处:《人文杂志》2015年第9期58-69,共12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道德崩溃与现代性危机"(12CZX050)
摘 要:审美现代性是19世纪中叶兴起的反现代的现代性,其实质是将现代性的主体性原则在感性层面上推进了一步,使得主体性原则不止确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更确立在个人情感、欲望和想象力的自由上。本文以推进了审美现代性的代表性作家(如萨德、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巴塔耶等),以及代表性的文学现象为例说明:审美现代性是对主体性原则的激进化,这种激进化以寻找自我或文学的"本真性"为由,却可能使主体由于丧失分寸的僭越而重返人类生存的野蛮状态。本文对现代文学与恶的关系做出一个思想史的梳理,意图揭示现代性的边界:现代性本是为了让人通过理性和科学来摆脱原始蒙昧力量的统治,然而,主体性原则的无限激进化,亦有可能使现代人的生存"倒退"回命运的统治之下,使现代性遭遇自我摧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