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育的文学意味——以苏州中学(1927~1931)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维 朱洪涛[2] 

机构地区:[1]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洲学校 [2]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  处:《语文建设》2015年第11期59-63,共5页

摘  要:1927年6月汪懋祖奉江苏教育厅令,接收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改组旧有教育资源以组建苏州中学,同年7月5日汪懋祖被任命为苏州中学校长。因而本文讨论的时间范围亦从汪懋祖1927年出任苏中校长到1931年辞职为止。汪懋祖对苏州中学的定位和期待很高,"苏中规模大,人才多,实可作为一个实验中学"[1],这可从两方面来看。

关 键 词:苏州中学 汪懋祖 时间范围 国文教学 教育类 学程 选文 新文学运动 学衡派 经子 

分 类 号:G633.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