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尼伯龙根之歌》三个中译本为例探讨翻译能力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坤[1] 

机构地区:[1]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

出  处:《文教资料》2016年第10期19-20,共2页

基  金:翻译能力测试研究(WY2015050-C),2015年度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项目成果

摘  要:翻译作为一种复杂的主观活动过程,决定了翻译评价系统的复杂性。英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被批评家称为德国的《伊利亚特》,在德语国家广泛流传。1959年被钱春绮先生译成中文,近年来又有安书祉、曹乃云版本面世。通过三个不同译本的比较分析、解构,本文从译者身份、翻译观、翻译目的、言语交际层面上的翻译效果等方面探索译者的翻译能力。

关 键 词:《尼伯龙根之歌》 译者能力 重译 翻译评价 

分 类 号:H33[语言文字—德语] I046[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