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更立[1]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 处:《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7期22-26,共5页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基 金: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异化与回归:走向'生活批判'的中国儿童教育研究"(项目编号:gxyq ZD201640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村幼儿教师县级培训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DFA130250)研究成果
摘 要:"生成"是现代哲学的最强音,成为思维方式是其在现代哲学视域中最根本的意义。生成性思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的新解释框架。用生成性思维关照作为人之存在的儿童,可以超越在传统的"成人-儿童"二元对立的比较关系中,把儿童看作以概念化形式出现的被动匮乏的存在,而使儿童成为一类具有自身独特性的能在。"成长"是儿童生命最为根本的诉求,儿童的成长具有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其以"未成熟状态"为基础、以"内在时间"为大纲、以"真正自由"为保障。活生生的当下生活是人最为本真的存在与生成之域,儿童经由符合其天性需要的当下生活而成长,成长是儿童当下生活的应有之义。
分 类 号:G610[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1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