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鸿源[1]
出 处:《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第11期54-58,共5页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摘 要:当前学校教育空间建设实践和研究偏重于新建建筑的设计,对已建特别是老建筑的使用关注不够。聚焦于挖掘使用已建成校园的建筑空间潜力,探索如何为学生素质的深度发展创造空间条件。首先借助建筑学的观念来理解学校空间的功能,如使用是建筑的根本目的,建筑与人互动才能产生影响,建筑的营造要满足人的需要,遵从人在空间中的行为规律。然后,提出挖掘与释放学校建筑"潜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空间,即树立建设面向学生发展的观念和行动思路,有计划地推动学校积极空间建设;重视场所建设,培育场所精神;提升"空间归属感"水平,引导学生与环境互动中得到素养升华;以制度变革拓展弹性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空间需要。
关 键 词:学校建筑 空间使用 学生天性 积极空间 场所精神
分 类 号:G40-058[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TU244[文化科学—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13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