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艳艳[1]
出 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44-51,共8页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先秦儒道身体观的美学意义再考察"(10CZX049);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先秦环境美学思想研究"(Yq2013075)成果之一
摘 要:在《老子》与性别的研究议题中,女性至上论者与无性别论者错将女性或婴儿当成身体主体。作为对"道"与圣人特质的隐喻表述,母、牝、雌、婴儿是身体意象而非身体主体。《老子》中富有主体性的人格构建是圣人,其社会性别呈现出雌雄同体的双性气质,在人人皆可成圣的境界形态中,打破生理性别的壁垒,建构双性同体的社会性别身体认同。这一《老子》性别议题的潜在意义与当代性别理论的发展遥相呼应。Female supremacy and asexuality mistakenly perceive female or baby as the subject but not the image of body of Tao or saints in Lao Tzu. Modern gender theory can find an echo in the social gender of saints in Lao Tzu-hermaphrodite.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