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年第11期1392-1394,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No.15YJC740132);2014年南京中医药大学质量工程项目(No.2013212)
摘 要:中医文化走出去,优秀典籍要先行。《伤寒论》目前已有多个英译本,其中较为流行的译本有魏迺杰译本、黄海译本和罗希文译本。笔者发现《伤寒论》原文中一词多义(polysemy)现象较为常见,其恰当翻译对经典的有效传播至关重要。诸多学者已经从汉语语言角度研究了《伤寒论》中一词多义现象,如张沁园[1]对原文中易于造成理解偏差和谬误的字词举例,列举出这些字词的多重含义;蒋明德[2]对《伤寒论》中“中风”的涵义进行分析等。
关 键 词:《伤寒论》 一词多义 翻译策略 认知 原型 英译本 中医文化 魏迺杰
分 类 号:H315.9[语言文字—英语] R222.2[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