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雷中华[1]
机构地区:[1]北京语言大学
出 处:《中国翻译》2018年第6期61-65,共5页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基 金: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口译能力阶段发展与培养模式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1JBT03)的资助
摘 要:本文是作者对口译研究学者吉尔教授的访谈要点记录,内容涵盖其翻译理论及模型与口译教学的关系、其口译理论自评以及学者广泛关注的其他口译教学问题。吉尔认为,认知负荷模型理论是一种看待口译过程的方式,是认知心理学家"信息处理能力"概念在口译研究中的拓展。他提出这一理论的初衷是为教师在给学生提出实用性建议时提供方便解释和说明的工具。与其说是理论,不如说是一种解释工具。认知负荷模型已经在手语口译领域得到拓展。关于口译学习,吉尔认为,"口译学习极为复杂,不仅是习得知识,也不仅只是学习某些实用技能,它甚至比学习一项运动还要复杂,因为学到的是某种智力,然而人们对此并不清楚"。他赞同译员的终身"学习",却对终身"教育"的提法持保留态度。他认为,理论的价值在于理论本身的实用性和为实际教学服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1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