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安
机构地区:[1]江苏省苏州市学府中学
出 处:《语文天地(初中版)》2018年第7期52-53,共2页
摘 要: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贯穿语文教学始终,影响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语文教学需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语文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亲近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其家国情怀的形成。《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收录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全诗朗朗上口,采用互文、铺陈、排比等手法,记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经典故事,是弘扬传统孝道、体验中国文化精神的名篇,陈祚明评价它:“当其淋漓,辄类汉魏,章法脱换,转掉自然。”沈德潜说:此诗“事奇语奇,卑靡时得此,如凤凰鸣,庆云见,为之快绝”。在教学中,体会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英勇无畏,积累诗歌语言,是本课一大教学重点。一、涵养语言,校准知识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身教学理念,由传统的教知识转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木兰诗》是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语言朗朗上口。但距今有着较为久远的年代和生活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字义词义,仍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细致指导,帮助学生校准知识,形成正确的语词概念。在诗中,互文手法的使用是理解本诗一大难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学生容易理解为木兰为准备参军,分别去东、南、西、北四个市集去购置物品,造成花木兰“货比三家”的小笑话。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反复诵读重点诗句,做到将诗歌读熟,形成最初的语感句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