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尹逊才[1]
机构地区:[1]江苏师范大学
出 处:《语文建设》2019年第13期61-65,共5页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民国语文教育实验史”(项目编号:14YJC880102)研究成果
摘 要:古与今、过去与未来是互通互融的,“今天在场的事物背后隐藏着昨天的不在场的事物;昨天在场的事物背后隐藏着尚未出场的后来的事物”[1]。民国写作教学可谓是传统与现代写作教学的交接处,二者相互“隐藏”,相互激荡,如同泾渭交流。对这一时期的写作教学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传统写作教学解构的过程和原因,以及现代写作教学建构的过程和内容。有关这一问题,历来不乏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多偏重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宏观的、整体的研究偏少,因而有必要对民国写作教学作一个整体的审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