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法生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国哲学年鉴》2016年第1期403-403,共1页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
摘 要:与孔子的礼学相比,荀子礼论的内涵与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首先是因为其天人观的演变导致了礼的世俗化,其国家观的演变导致了礼的功利化,其人性论的演变导致了礼的外在化。荀子借鉴先秦名辨思想对于礼的本质进行了新的论证,并将礼的本质定义为“分”与“别”。由此,荀子突出了“礼以别异”的名分界定功能,这与其尊君思想相结合,使得“礼”政治化、形式化。在此基础上,荀子摄仁归礼,重新规定仁、义、礼的关系。这导致了儒家道德观某种程度的异变,并使得原始儒家以伦理双方相互性道德义务为原则的五伦思想,开始转向强调一方对于另一方的服从义务的伦理观,构成了从原始儒家伦理到三纲演化的一个中间环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