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论

作品数:144被引量:14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梅珍生夏晋佐藤将之孙君恒杨根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凌廷堪是如何理解“克己复礼”的?
《走进孔子(中英文)》2024年第6期35-40,共6页唐青州 
上海市2021年社科规划年度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系列论述的学理阐释”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ZKS005。
从礼学发展角度看,清代礼学复兴,名家辈出,发展至凌廷堪(约1755—1809),礼论已日趋严密。虽同为乾嘉学者,但凌廷堪较戴震更专于礼学,凌氏所著《礼经释例》一书,既以考据求义理,又会通《仪礼》,统贯古今诸家,有诸多新创发,可谓以礼学为...
关键词:凌廷堪 克己复礼 礼论 礼学 《仪礼》 名家辈出 学为中心 乾嘉学者 
弘扬荀子“礼有三本”思想,深入推进我国天主教神学思想中国化
《中国天主教》2024年第5期38-44,共7页郜建华 徐佳希 
北京统战理论研究基地2024年招标课题《苟子“礼有三本”思想对于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启示研究》(项目编号BJSY2417)的阶段性成果。
《荀子·礼论篇》用“礼有三本”思想阐述礼制文化的根本宗旨:“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
关键词:神学思想 礼制文化 荀子 天主教 礼有三本 礼论 君师 生之本 
以礼论为中心——清儒蒋彤的荀子学
《邯郸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邓国宏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道统与学统视域下的宋元明清荀子学史研究”(项目编号:19XZX006)。
清儒蒋彤是嘉道年间常州学派的人物,其学深于丧服之礼。立足于自己的礼学研究心得,蒋彤对于荀子学展开了以礼论为中心的多方阐发,从礼仪体系的逻辑——认知结构、礼之本始起源与礼的功用、性质等问题方面,对于荀子礼学大旨做出了比较精...
关键词:蒋彤 荀子学  统类 
荀子“学”论思想探析
《西部学刊》2023年第18期161-164,共4页商瑞月 
自孔子始,儒家历来崇“学”重“教”,强调“学”对于“成人”“为政”的重要作用。孟、荀承继了夫子重“学”之传统,相较于孟子成德之教重“反求诸己”,荀子重“学”的倾向更加明显。荀子直承孔子,博取诸子所长,形成了其以“礼”为主要...
关键词:荀子 “学”论 “礼”论 君子之学 
礼是本性:孟子礼论及其现代继承
《国际儒学论丛》2023年第1期10-21,共12页 
从孟子把礼定义为人之本性的观点出发,可以对礼进行重新解释,进而提出现代继承方案。孟子认为,礼源于“不忍人之心”。所以,除了作为维持社会秩序所需的人为规范的特点外,还可以说礼是出自人的本性的自然动作。作为本性之礼具有四个特点...
关键词:孟子  礼是本性 辞让之心 性善说 
话语体系转换视域下的儒家情论演变——以《乐记》“情礼”论与《复性书》“性情”论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哲学评论》2023年第1期145-165,共21页张道奎 
“节情”与“止情”是先秦儒家与唐宋儒家在情论问题上的基本分野。先秦儒家以《乐记》为文本核心建构了“情—礼”论,试图以人情之常来论证礼乐制度的合理性;唐宋儒家则以《复性书》为文本源头建构了“性—情”论,并试图以此回应域外...
关键词:儒家情论 话语体系 “情—礼” 《乐记》 《复性书》 
凌曙《礼论》考略
《人文论丛》2023年第S01期253-262,共10页井超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玉藻》注疏长编与研究”(18JHQ032)阶段性成果。
《礼论》讨论丧礼,以例解经,时引《春秋》,专宗郑玄,成书在凌曙家居读礼之时,约在嘉庆二十三年前不久。此书稿本分为八卷,文章百余篇,存佚不详,仅有两种选本存世。《清经解》所收《礼说》四卷,删改《礼论》文字,选刻七十三篇;《蜚云阁...
关键词:凌曙 礼论 礼说 礼论略钞 仪礼 
从行先蚕礼论唐前期皇权沉浮
《怀化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71-76,共6页卢玉玮 贾发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边疆重镇北都研究”(20BZS033)
先蚕礼为皇后所主持的国家最高祀典,彰显了皇家对农桑的重视,但同时先蚕礼也是一个政治符号,蕴含着政治意义。唐高宗时期武后曾多次亲祀先蚕,其背后有更多的内涵尚待发覆,并非仅仅是当权者祈求物丰民足之举。神龙元年中宗即位,统治权力...
关键词:皇权 先蚕礼 政治符号 
王船山性情观下的礼论
《哲学动态》2022年第6期75-82,共8页王文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先秦儒家‘意义—感通’的教化哲学研究”(编号15AZX009)的阶段性成果。
如何化解情与礼的对立,并维持二者之间必要的张力,是儒家道德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王船山在其性情论基础上,对情礼关系进行了新诠。他对情的性质和善恶两种方向进行了深入辨析,揭示了情发挥正向道德作用的必要条件,主张应以...
关键词:性理 情欲 圣人之情 
荀子礼论中规则与美德统一性的宇宙论论证被引量:2
《伦理学研究》2021年第6期53-60,共8页毛朝晖 
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先秦儒家美德伦理学研究”(20wkpy89)。
美德伦理学是否构成一种独立的规则伦理学理论?这是西方美德伦理学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争议。儒家学者一般都认为规则伦理学与美德伦理学各有其领域,但规则与美德具有统一性。陈来、刘余莉、宋健三位儒家学者主要基于孔子的礼论提供...
关键词:荀子 规则 美德 礼论 宇宙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