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走出作业“低效”的困境--以酒店专业理论课课外作业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梁少华 

机构地区:[1]佛山市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

出  处:《广东教育(职教)》2020年第3期120-123,共4页

摘  要: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习过程中学生行为的集合,既包括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性、强化性训练的活动,也包括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可见,作业是学习内容总结,知识巩固、深化、提升、应用与迁移的重要环节(形式)。根据《教育大辞典》的分类,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类型。其中,课外作业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延展活动。中职学校常规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布置课外作业,以达到让学生巩固当天教学内容的主要目的,这已是一种教学常态。学生课外作业的质量,既能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具体判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依据。因此,为综合评价和提升“教”与“学”两种行为的结果,学生课外作业的效果和效率是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关 键 词:《教育大辞典》 专业理论课 课堂作业 知识掌握情况 课外时间 巩固性 课外作业 知识和技能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