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薇[1] 刘峻杉[1] Zhang Wei;Liu Junshan
出 处:《教育学术月刊》2020年第2期10-19,共10页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7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德育的共鸣融合(BEA170110)。
摘 要:近四十多年来出现的四种古本,使得《老子》相关研究涌现出了很多重要发现。教育学的相关研究有必要重视这一局面,在知识更新与前沿追踪过程中,解决自身所需要面对的研究问题。文章选取了《老子》的六个主要版本,简要介绍并展示了诸版本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对各版本的篇章、句、词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随着早期《老子》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顺序转变为西汉后期以来各版本的道篇在前、德篇在后,《老子》的章节顺序也逐渐稳定下来,这些变化反映了各时代背景下《老子》一书的不同逻辑起点和章节关联,因此在设计中小学教材选文时,应该对不同篇章内容及其顺序可能带来的学习次第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后世版本中衍句逐渐增加,句序调整常有发生,因此在进行教材选文及课程设计时应对这类情况进行有效甄别和必要说明。后世版本中词的增补、替换和删减都会影响文义,因此在教材及课程设计中应对关键性的文字古义给与重点关注,也应重视"也""之""呵"等虚词对诵读教学的正负向影响。教育学界在发掘《老子》教学资源时,应在重视其思想和语言演变的基础上把握住关键版本与核心思想。
关 键 词:文本演变 版本比较 出土文献 教育思想史 课程与教学论
分 类 号:G40-09[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