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演变

作品数:77被引量:11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光宗刘莉丁四新张雪杜文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由“永历入缅”叙事文本演变看边疆地区的王朝认同与国家认同
《中州学刊》2024年第10期122-132,共11页姚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民族志文献整理与研究”(12&ZD13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8批面上资助(2020M683385)。
顺治十五年年底至次年年初,在清军的进逼之下,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由云南逃入缅甸,四年后被清军押回昆明处死。此后,永历帝陪臣率先建构“狩缅”叙事,通过刻画朱由榔的仁君形象,以突出前明遗民对明朝的认同。清朝官方并不承认朱由榔的皇帝...
关键词:永历 朱由榔 缅甸 国家认同 
《白鹿原》版本修改及文本演变考论
《中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3期169-179,共11页罗先海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名作异文汇校与文本演变研究”(22FZWB106)。
当代文学生产场域也存在作者、编辑或出版者等“复数作者”,出于各种原因对文本作出主动或被动修改,在作品版本变迁过程中形成文本的演化与歧变现象。《白鹿原》的重要修改至少涉及三个不同版本:初刊本作为编者出于对形势担忧而面向市...
关键词:《白鹿原》 检验本 意图本 微调本 文本演变 
《西游记》杂剧文本演变考
《南大戏剧论丛》2024年第1期83-93,共11页窦开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存明清杂剧文献版本考》(项目编号:20XTQ003);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传承研究团队、《中华再造善本》协同研究中心阶段性成果。
日本内阁文库藏万历四十二年(1614)刊《杨东来批评西游记》,是现存最早的《西游记》杂剧版本。以之为参照,对《西游记》杂剧文本演变进行考察可发现:《西游记》杂剧作者经历了由杨讷到吴昌龄又复归杨讷之演变,随之导致文献著录中与《唐...
关键词:《西游记》杂剧 文本 演变 
吕洞宾召将除妖故事的文本演变与文化意蕴
《文学与文化》2024年第2期45-52,共8页徐竹雅筠 
吕洞宾召请天兵天将捉拿狐妖,即“召将除妖”故事是吕洞宾传说中较为冷门却别有趣味的一环。其起源自宋代道教仙传,明末时进入通俗文学视野,后被演绎为传奇、花部戏曲、子弟书、鼓词等多种不同体裁,其文学面貌亦产生了巨大变化。本文运...
关键词:中国叙事文化学 吕洞宾 召将除妖 青石山 
“达摩廓然无圣公案”文本演变及对梁武帝形象的塑造被引量:1
《海峡人文学刊》2023年第2期127-134,144,159,共10页李堃 
“达摩廓然无圣公案”是佛教重要公案之一,此事件已被证实是僧侣的伪造附会。通过爬梳相关文献,故事的呈现经历了从无至有再到情节不断完善的过程。文本的扩充一方面体现在情节的细化,另一方面体现在宝志人物的出现。探究僧侣此举的动机...
关键词:菩提达摩 梁武帝 宝志 傅大士 《佛祖统纪》 
包公文学文本演变鸟瞰被引量:1
《天中学刊》2023年第3期58-68,共11页李建明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020ZDB230)。
包公文学自宋朝诞生以来,出现了丰富多样的故事文本,这些故事大多是一种重写或改编。从包公题材小说、戏曲故事情节的相互移植和因袭化用中,可以考察包公文学题材流变之迹及相关文学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逐渐形成演变的过程。包公的形...
关键词:包公文学 文本 故事演变 
隋炀帝故事神秘文化主题的文本演变及内涵
《天中学刊》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刘莉 
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2020CX129)。
隋炀帝十分重视神秘文化,对其持一种既利用又控制防范的态度。在有关隋炀帝的文学作品中,神秘文化主题得到进一步渲染,使得隋炀帝故事充满了神秘与宿命色彩。隋唐五代的隋炀帝故事多借相人术为新皇登基做舆论准备;宋元时期的隋炀帝故事...
关键词:隋炀帝故事 神秘文化 文本演变 内涵 
非实质性异文在新诗文本演变中的研究价值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95-103,共9页向阿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2CZW053)。
文学作品在文本演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异文,它是区别一部作品不同版本的关键所在。异文分为实质性异文和非实质性异文两大类,但在作品的文本演变研究中,多数学者往往轻视甚至忽视非实质性异文的作用。实际上,非实质性异文在作品文本演变...
关键词:非实质性异文 文本演变 类型 建构 价值 
“十五贯”故事文本演变与文化内涵
《天中学刊》2022年第3期76-85,共10页徐竹雅筠 
《错斩崔宁》初为宋人话本,后经明代冯梦龙改编为拟话本小说《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明末清初苏州派作家朱素臣将《错斩崔宁》与诸多历史人物故事加以融合、整理,重新编排为传奇《十五贯》,后被演绎为秦腔、京剧、鼓词、弹词等多种不同...
关键词:《错斩崔宁》 《十五贯》 市民文化 中国叙事文化学 
悲剧的凝练——《茶花女》从小说、话剧到歌剧的文本演变
《剧影月报》2022年第2期32-34,共3页孟可 
小仲马《茶花女》无论作为小说文本形式还是舞台剧形式,都为世界艺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852年,在同名小说公开出版后的第五年,话剧版《茶花女》在巴黎杂耍剧院首次演出再次引起轰动,歌剧大师威尔第观看后大为震惊,决定将此改写...
关键词:《茶花女》 小仲马 舞台剧 歌剧 世界艺术史 威尔第 同名小说 小说文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