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的“庐山”角度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from“Mount Lushan”Perspectiv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庆昌[1] LIU Qing-chang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  处:《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102-102,共1页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做大学教师有一个优势,是比中小学教师更容易发现中小学教育中的问题。听到我这样说,一定会有人不以为然。我都能猜测出他们不以为然的原因多半是我忽视了一个事实,即中小学教师每天生活和工作在中小学。那我只能说,他们的不以为然完全是感觉主义认识论肤浅的表现。如果他们的认识具有可靠性,那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苏轼就是个糊涂虫。谁也无法否认,身在其中,便容易使人抑制自己从远处观看事物的直觉。如果这人又缺乏反思的习惯,那他注定与他身在其中的系统具有毫无二致的成色。我说到这里,会不会有人说,他们并没有说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比大学教师更容易发现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呢?如果有这样的声音,我也会认真回应。我重点要指出:即使是人们公认的、优秀的中小学教师,通常也难以摆脱他们生活和工作结构的规定。因为,他们的优秀,尤其是被公认的优秀,基本是与他们作为中小学教师的角色联系在一起的。再具体地说,现实存在的是中小学教师,实际上是学科(数学、语文……)教师,因而他们的优秀虽不能说全部,但可以说几乎全部表现在对具体学科卓越的理解和教学天赋上,甚至可以说他们算得上具体学科教学领域的精灵。但是需要承认,他们的思维首先是专业的,而这种其实很正常的思维状况,客观上限制了他们自觉建构中小学教育的整体视野。

关 键 词:中小学教育 中小学教师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感觉主义 教师的角色 反思的习惯 学科教学 整体视野 

分 类 号:G451[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