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见洒脱不拘,议中赏心境自闲——《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知识(PCK)的择定与建构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聃 

机构地区:[1]深圳塘尾万里学校,广东深圳518103

出  处:《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第34期32-35,共4页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摘  要:【解读综述】一、《记承天寺夜游》的主旨内涵1.共识:贬谪之作,寓情于景,意境旷达。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王纳谏编成《苏长公小品》,最早将"小品"视为文学概念,专指篇幅短小、隽永新异的散文作品。王纳谏所说的苏长公就是苏轼。由此可见,小品文从诞生第一天起,就与苏轼密切相关。

关 键 词:散文作品 寓情于景 文学概念 王纳谏 小品文 教学知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分 类 号:G633.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