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晓卿[1]
机构地区:[1]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出 处:《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0期104-108,共5页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道家典籍德译中隐喻表达的认知与文化意象研究”(SK2018A0137);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金项目“概念隐喻视阈下《道德经》二战后德译本研究”(2017zs08zd)。
摘 要:立足典籍德译,中德文明互鉴,选取20世纪对德国影响最为深远的道家典籍《道德经》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学者侯才和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在郭店楚简《老子》德译本中构建的隐喻表达和文化意象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译者在译著中一方面共同选择了竭力再现源文隐喻,但当隐喻再现出现困难时,基于自身不同的文化背景、认知特点和翻译需求,侯才更多选择转化策略以此顾及目的语读者认知感受,而顾彬则更多采用异化策略辅以详尽注释的方法呈现中华文化。其解读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都为中华典籍翻译守护和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