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应秉持博雅取向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路宝利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

出  处:《江苏教育》2020年第84期1-1,共1页

摘  要:在亚里士多德时代,职业教育与博雅教育边界明显。前者意味着物性、有用性与劳碌,后者则标志理性、无用性与闲暇。在根本归因上,职业教育指向社会底层甚或奴隶,而博雅教育属于自由民。近现代,职业教育与博雅教育的阶级属性消解,但沟壑持续存在。一方面,经由亚里士多德到撰著《大学的理想》一书的纽曼,再至美国秉持永恒主义的赫钦斯等巨擘,博雅教育思想绵延不断。加之《耶鲁报告》蕴含的耶鲁理念的传播效应,昨天的博雅教育终成当下通识教育的底色。其间,博雅教育的精英受众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与之比较,职业教育思想界的扛鼎人物,德国凯兴斯坦纳与美国普洛瑟的话语体系之影响力显然要弱得多。职业教育的大众化受众则强化了二者之间的鸿沟。而在一定意义上,凯兴斯坦纳与普洛瑟尚属亚里士多德派。

关 键 词:博雅教育 职业教育思想 通识教育 永恒主义 赫钦斯 阶级属性 传播效应 社会底层 

分 类 号:G719.2[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