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般若学与玄学本体论的关系再论——立足于《般若经》翻译史与学僧般若思想之依本及其心态的考察  

Re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ajnaology and Metaphysical Ontology in China——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rajna Sutra" and the Monastic Perceptions of the Prajn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田淑晶[1] Tian Shujing

机构地区:[1]天津社会科学院

出  处:《法音》2021年第5期31-37,共7页The Voice of Dharma

摘  要:在佛学、玄学以及对传统哲学的整体研究观照中,般若学与玄学的关系是重要论域,般若学与玄学本体论的关系探讨又是其中的重要论题,亦是思想史研究应该澄清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尚未有清晰、一致的认识。流行的观点认为,般若学受到玄学本体论影响以致玄学化,如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中谓般若"性空"最初译为"本无":"盖魏晋初期之玄学皆崇无,号万物为末有,道体本无,此以玄学之说附会‘般若’也。"[1]许抗生《魏晋玄学史》谓有的佛教徒援用玄学贵无派的思想,把空无当做世界的本体。

关 键 词:般若学 思想史研究 汤用彤 魏晋玄学 翻译史 般若思想 玄学本体论 玄学化 

分 类 号:B948[哲学宗教—宗教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