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晶

作品数:46被引量:2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传统诗学中国诗学文本诗学悖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文化论衡》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现代社会文学经典化的参与力量及其价值分区被引量:1
《中国文学批评》2021年第3期105-112,159,共9页田淑晶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15JZD039)阶段性成果。
文学经典化是一个多种力量参与的复杂历史过程。文学经典化包括经典地位建构和经典性阐释两大价值分区,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现代社会文学经典化的参与力量远较传统社会多元,各种力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有隐秘的对抗与角力,也...
关键词:文学经典化 现代社会 参与力量 价值分区 价值等级 
中土般若学与玄学本体论的关系再论——立足于《般若经》翻译史与学僧般若思想之依本及其心态的考察
《法音》2021年第5期31-37,共7页田淑晶 
在佛学、玄学以及对传统哲学的整体研究观照中,般若学与玄学的关系是重要论域,般若学与玄学本体论的关系探讨又是其中的重要论题,亦是思想史研究应该澄清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尚未有清晰、一致的认识。流行的观点认为,般若学受到玄学本体...
关键词:般若学 思想史研究 汤用彤 魏晋玄学 翻译史 般若思想 玄学本体论 玄学化 
传统文艺的价值底线与价值理想
《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127-134,共8页田淑晶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15JZD039)的阶段性成果
在价值观念系统中,不可逾越的价值底线和被追求向往的价值理想十分值得关注。不落窠臼是文艺思想史上普遍流行的创作原则和评鉴标准,其以"独立"为文艺的价值底线。文艺独立具体为"艺自我出"。关于"何者为我""我如何我",传统文化思想在...
关键词:传统文艺观 价值底线 价值理想 独立 自我认知 
文学情感教育功能中理性的逻辑位序——以荀子“乐教”、朱熹“诗教”为探讨核心被引量:1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0年第2期528-537,619,共11页田淑晶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15JZD039)阶段性成果
文学为现代情感教育的重要担当之一。教育的目的意在培养能够建立秩序与规范的理性。受教育个体从文学中获得怎样的理性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同时使情感依旧感性鲜活,是文学情感教育功能探讨中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的实质与根本为探寻文...
关键词:文学功能 情感教育 情感 理性 逻辑位序 
不可缺失的精神维度——文学思想史上的“空灵”及其现代范式意义
《中国文化论衡》2020年第2期100-111,共12页田淑晶 
生成于古代的“空灵”概念频现于现代文艺思想与批评中,一些现代文艺创作也表现出对空灵的追求和崇尚。当下空灵的语义模糊含混,这并非因为空灵不可解,而是与它的传统意义尚未澄明有重要关系。文学思想史上何者被谓为空灵、其所谓空灵...
关键词:空灵 传统意谓 主体之因 空灵在神 传统范式 
传统文学价值标准的建构理路与话语方式及其范式意义被引量:1
《学习与探索》2020年第5期174-179,共6页田淑晶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15JZD039)。
传统文论存在一些具有范式意义的文学价值标准建构理路和话语方式。钟嵘建构出重性情的评诗标准,以儒家诗论为起点和基石,通过具有思想重建功能的儒家经典论诗话语节略,截断重德音的文学价值观走向,释放诗乐功能需求和价值评判主体的定...
关键词:传统文学 价值标准 话语方式 钟嵘《诗品》 刘勰《文心雕龙》 严羽《沧浪诗话》 
文学批评标准的限度及限度超越——以钟嵘《诗品》的“误判”为中心的探讨被引量:1
《文学与文化》2019年第4期47-53,共7页田淑晶 
201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15JZD039)的阶段性成果
不依循某种标准无以展开文学阐释和文学批评。限度之于任何一种批评标准都是必然、实然的存在。从批评标准角度看,钟嵘《诗品》对曹操、陶渊明的"误判"可谓触及文学批评标准限度的批评典例,由其"误判"能够管窥文学批评标准限度的存在形...
关键词:文学批评标准 限度 限度超越  诗品》 误判 
思想跨界中隐蔽的“变”与“不变”——以不即不离思想从佛学到文学的跨界为例
《理论月刊》2018年第8期57-62,共6页田淑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空’及其文学思想史地位研究"(13CZW008)
通常来讲,思想跨界会引生诸多变化。思想跨界中除了显在的思想之言说范围、言说内容的变化,还有需要经过思想的比较、区辨以及深入钩沉才能发现的"变"与"不变"。第二种类型的"变"与"不变"存在形式隐蔽,其存在与实际或潜在的影响不易被...
关键词:思想跨界 不即不离 佛学 文学思想 
有情者非牵牛织女而是人间我辈——“典籍里的七夕”之二
《博览群书》2018年第8期9-12,共4页田淑晶 
节日是从日常时间中离剥出来的独特时刻。节目的时候,人往往变得细腻、敏感而多情。七夕节虽然不被许多时人重视.在古人那里却绝然不同。在古人那里,七夕不但是全民的节日,有着诸种节日风俗,而且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尤为多情。之所以...
关键词:七夕节 织女 节日风俗 《洛神赋》  典籍 男女之情 元好问 
“不执一端而圆”思想渊源考辨与比较分析
《文学遗产》2018年第3期162-169,共8页田淑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空’及其文学思想史地位研究"(项目编号13CZW008)阶段性成果
传统文论在一些文学问题的思考中秉持"不执一端"的思想。这种思想并非文学内部自生,而是缘于佛学的影响。关于其佛学渊源,很容易联想到龙树的中道论。然而,其佛学渊源很复杂,不能仅以龙树的中道论尽之。在文学思想史上,"不执一端"的思...
关键词:不执一端 分别 离二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