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秋零[1,2] Li Qiuling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21年第7期3-9,共7页FOREIGN PHILOSOPHY
摘 要:使形而上学走上正确的道路,是康德念念在兹追求的目标,但休谟的怀疑和康德自己的理性批判已使康德无法继续采用建构性的方法,而只能采用范导性的方法。康德借助反思的判断力,在对审美判断力的批判中确立了主观合目的性这个先天原则,通过“类比”作为客观合目的性运用于有机物和整个自然,再通过最终目的和终极目的的概念引导出人的文化和道德,最终完成了自然向自由的过渡,实现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真正统一,并通过至善的概念导向了自然世界和道德世界的最高原因——上帝。康德的批判哲学通过否认上帝、作为整体的世界和灵魂这些理念的建构性,实际上宣布了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的不可能性,但也通过肯定它们的范导性,为形而上学的发展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