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伟琴
机构地区:[1]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 处:《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1年第9期34-35,共2页
摘 要:“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他们如同爱自己一样关爱动物。”[1]美国学者伯恩认为动物是幼儿的“第四位老师”,[2]动物的出生、死亡、典型行为等,均能成为教师可利用的教育契机。幼儿园里饲养动物是早期教育者实施动物教育的常见手段之一,教育价值早已得到公认。不过在实际饲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如幼儿动物学习目标不明确、饲养动物方法不规范等。据统计,在1400多个获得全美幼教协会认可的项目中,近三分之二(879个)报告说教室里有动物。[3]在美国各州早期学习标准中,专门提出了幼儿动物学习的目标。另外,也有一些规定用来管理早期教育机构的动物饲养活动。本文旨在梳理美国早期学习标准中提出的幼儿动物学习目标,以及用来管理幼儿园动物饲养活动的规定,介绍其经验,总结从中获得的启示。
关 键 词:动物饲养 情感联系 早期学习标准 幼儿园 美国各州 早期教育机构 教育契机 经验与启示
分 类 号:G61[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