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前林[1] Feng Qianlin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出 处:《世界宗教文化》2022年第2期120-127,共8页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编号:14ZDB003);山西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傅山子学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研究”(编号:2021YJ06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晚明大儒刘蕺山一如其他宋明儒者,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在蕺山先生的著述语言中,有许多佛教概念及典故的使用;他经常出游绍兴云门六寺并写下了许多诗歌,其中有不少诗句流露出对于山寺清幽生活的认可及留恋;对于三教九流曾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表达,因而与僧人以及浸染佛禅者交谊深厚。不过刘蕺山在本质上是正统儒者,他在根本上对于佛教持批评态度。刘蕺山从心性论、工夫论、生死观三个维度对于儒佛进行了分释,指出佛教不及儒家之处。刘蕺山的儒佛之辨有其特色,但亦具有局限性,未能认识到佛教思想文化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52.15.20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