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前林

作品数:13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刘蕺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宗周良知和谐社会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哲学动态》《晋阳学刊》《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子路之勇再探——基于孔孟荀勇德思想的视角
《晋中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32-37,共6页冯前林 赵宇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傅山子学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研究”(2021YJ069)阶段性成果。
子路好勇的个性是儒家一直以来的共识,《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评价其“为人果烈而刚直”。这位热衷于“问强”的孔门弟子最终死于卫国内乱,惨遭醢刑,然素喜品评人物的孔子却未对弟子的舍生取义之举做出评价。孔孟荀视野中的勇德须...
关键词:子路 勇德    
圣学之脉:明儒王龙溪对颜子言行的推崇与三维新诠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48-57,共10页冯前林 
山西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傅山子学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研究”(项目号:2021YJ0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阳明及其后学普遍重视颜子,王龙溪尤为突出。他认为颜子除了具有仁厚、淡泊等特点以外,凝密、明睿、勇健也是其重要特质;与子张、子贡、子夏、曾子、孟子相较,颜子是修养境界最高的孔门嫡传。王龙溪从本体、工夫、境界三个角度对颜子...
关键词:王龙溪 颜子 良知 道统 
圣以道体示人:焦竑的圣人观探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9期28-32,共5页冯前林 赵宇 
晚明儒者焦竑在三教会通思潮的影响下提出了三教一贯的主张,并以佛道义理为儒家心性学之助翼,借此确立了深具特色的圣人观念。焦竑的圣人观以天道心性合一为形上前提,进而生发出圣人合天尊道与人性本一的命题。焦竑以孔子为理想人格,主...
关键词:焦竑 圣人观 三教一贯 
是否属于“不谋而合”?——刘宗周与王一庵、王塘南“意”论之学术承继与思想异同
《中国哲学史》2023年第6期100-107,共8页冯前林 
山西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傅山子学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21YJ069)阶段性成果。
刘宗周不似朱子训“意”为“心之所发”,而是训为“心之所存”,当时以及后世儒者对此争议颇多,分为质疑批判派、搁置不论派、维护支持派。黄宗羲和董玚作为维护支持派的代表,指出先师训“意”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泰州王一庵之“意”论...
关键词:刘宗周 王一庵 王塘南  
论刘蕺山的佛教因缘与儒佛之辨
《世界宗教文化》2022年第2期120-127,共8页冯前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编号:14ZDB003);山西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傅山子学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研究”(编号:2021YJ069)的阶段性成果。
晚明大儒刘蕺山一如其他宋明儒者,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在蕺山先生的著述语言中,有许多佛教概念及典故的使用;他经常出游绍兴云门六寺并写下了许多诗歌,其中有不少诗句流露出对于山寺清幽生活的认可及留恋;对于三教九流曾有“万物并育...
关键词:刘蕺山 佛教因缘 儒佛之辨 
科技创新促进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研究被引量:1
《晋中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31-35,共5页冯前林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科技创新促进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研究”(2018041049—5)研究成果。
科技创新是促进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从生产工艺、品类设计、展演方式、宣传销售等环节提高了非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但是,山西非遗产业化只有少数非遗实现了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科技开发维度较为单一、展现渠道...
关键词:科技创新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业化 路径 
重本·崇礼·尚实:论刘宗周的讲学活动与教化特质被引量:1
《学术探索》2021年第3期114-121,共8页冯前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003);山西省研究生教改项目(103544901036)。
证人社乃刘宗周与陶奭龄共同创建,在其讲学生涯中具有重要地位。除此之外,他还于大善寺、解吟轩、石家池、韩山草堂、东林书院、首善书院讲学。刘宗周的讲学,旨在教化。他重视未发工夫,强调源头处的洁净精微;同时认为谨守礼仪规矩会对...
关键词:刘宗周 讲学活动 教化特质 现代启示 
论熊十力对刘蕺山的批评被引量:1
《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2期105-113,共9页冯前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14ZDB003)阶段性成果。
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皆以刘蕺山为宋明殿军,特别是唐君毅对其颇为推崇,熊十力则不以为然。他认为刘蕺山在政治上是非不分,在学术上逻辑混乱,存在以心为物、以“躯壳上起念”之情言纯善无恶之真意、于自然现实情感中言知善知恶之知等问...
关键词:宋明殿军 熊十力 刘蕺山 批评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困境与对策探析被引量:6
《晋中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27-31,共5页冯前林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科技创新促进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研究”(2018041049-5)研究成果
山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然而许多传统表演艺术、传统美术、传统制作技艺、民俗活动、民间文学、礼仪节庆等文化形式却由于资金、管理等诸多原因,濒临消失。山西“非遗”产业化的发展,从根本上有助于“非遗”本身...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业化 困境 对策 
“致知”与“诚意”之间——刘蕺山论《大学》主旨及对王阳明的批判被引量:1
《哲学动态》2019年第6期56-64,共9页冯前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14ZDB003);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刘宗周诚意说与明清儒学转型研究”(2015218)的阶段性成果
王阳明对《大学》主旨的理解,经历了由“诚意”到“致良知”的变化。刘蕺山则认为《大学》主旨乃“诚意”,并对阳明的良知学说进行了批判,不过他在批判的过程中亦有所维护。王阳明的“良知”“致良知”与刘蕺山的“意根”“诚意”,并不...
关键词:致知 良知 诚意 意根 《大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