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乔艳 QIAO Yan
机构地区:[1]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第6期28-32,共5页Yangtze Jiang Literary Review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文学翻译与经典建构研究”(项目编号:310833170659)阶段性成果。
摘 要:几年前,笔者曾就贾平凹作品在国外的译介与传播撰文,文章主要关注2011年之前贾平凹作品在英、法、德等多个语种中的翻译,并重点考察了英语世界中的接受情况。这篇文章提到,贾平凹作品在英语中的翻译并不多,除了散见于各类选集中的短篇和散文以外,长篇小说的译介只有《浮躁》(Turbulence,1991)。近年来,国内学界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热情不减,对贾平凹作品译介的研究数量也与日俱增,研究角度从具体作品的翻译策略到整体的译介情况,不一而足。而十年间贾平凹作品的翻译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长篇小说方面,新译本不断出现,译者、出版形式、传播媒介、渠道等都在发生变化,这些都促使笔者再次关注这一论题。由于英文译介的变化大,同时英译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更大,因此本文主要通过英文译本考察贾平凹长篇小说近十年来的译介情况及其变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