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项继发 Xiang Jifa
出 处:《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308-317,共10页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编号:CAA160161).
摘 要:乡村教育作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变革最为剧烈的方面之一,牵动了国家整体教育秩序结构的反复重组,更关联了无数鲜活个人的命运。乡村教育不仅指具体形态上发生在乡村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还包括弥漫在建制化教育形态之外的乡村自然地理浸润与伦理文化熏陶。除了乡村学校教育的场域空间外,乡村教育还隐含在乡村的地理环境、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之中,这些超越可视物理空间的教育要素,构成了乡村教育的纷繁空间。它们弥散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活于其间的人们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乡土社会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伦理共同体,是一个承载着价值与伦理、道德与信念、自然规诫与社会契约的生活世界,是良善人格精神成形与成长的原乡。乡土社会孕育的乡土文明,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地域性、稳定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称,它们构成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内生力量,成为乡村教育的重要资源。现代理性侵入到乡村,对乡土文明和乡村中具体个体生命均造成冲击,动摇了共同体精神和个人身份认同。乡土文明是乡村生活历史的沉淀,蕴含着对生命伦理、生活逻辑、社会礼俗和文化信仰的最高理解,为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提供充足的底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