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原[1,2] Gao Yuan
机构地区:[1]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2]浙江外国语学院德国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3
出 处:《中国成人教育》2023年第7期67-72,共6页China Adult Education
基 金: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公共传播视域下教育焦虑的形成与纾解研究”(项目编号:21YJC880021);2021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议程设置理论视角下社交媒体影响教育舆论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SCG341)。
摘 要:自“双减”政策实行以来,部分教师通过消极怠工和情绪宣泄两种形式表达对于此次教育改革的抗拒。其部分原因在于,教育改革的制度环境往往会建构起教师身份的负面形象,会导致教师时常感受到身份认同危机,制造出教师与教育改革之间的紧张状态。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的身份形象呈现出“工具人”“万金油”“蜡炬成灰”的异化特征,进而引起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也给此次改革的成效造成潜在危机。因此,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优化“双减”的制度环境,通过树立对于教师的基本信任以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厘清教师角色的内涵边界以提升教师专业性、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师观以保障教师基本权益等方式纾解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进而保障这场教育改革的实效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