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利害到兴趣:论夏夫兹博里和康德的审美无利害观念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卢春红[1,2]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1年第3期28-29,共2页PHILOSOPHY DIGEST

摘  要:“利害”概念受到关注,得益于西方思想背景在近代以来发生的变化。在古代,思想的兴趣主要集中于对普遍依据的探究,真正扭转这一方向的是夏夫兹博里。即使到了18世纪,利害在思想家们的普遍观念中依旧“指的是一种福利或是一种真实而持久的善”,夏夫兹博里却通过将利害与私人利益相关联而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变化。这并非是说他直接无视了“利害”这一概念中公共利益的内涵。

关 键 词:夏夫兹博里 审美无利害 私人利益 思想背景 兴趣 公共利益 观念 18世纪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