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无利害

作品数:73被引量:9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吕宏波郝二涛卢春红周泽东苏东晓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中国现代美学话语中美与伦理的兼容问题
《文艺评论》2024年第1期1-8,共8页郝二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罗蒂伦理美学思想研究”(22FZXB06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8VXK010)阶段性成果。
美与伦理之间的兼容问题既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基本与前沿问题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美学阐释有效性的表征之一。康德美学影响、中国现代美学学科化、中国学者对美的误读造成美与伦理不兼容,这引发了关于美的本质的两次主要论争,并在美学的学...
关键词:伦理 审美无利害 中国现代美学 
论克尔凯郭尔对康德审美自由论的批判
《外国美学》2023年第2期67-83,共17页杜宁馨 
克尔凯郭尔对以德国浪漫派为核心的审美自由论的批判构成了其研究的重点之一,而他对康德审美自由论的批判是其审美自由论批判隐含的逻辑起点。克尔凯郭尔将康德自足的理性道德主体转变为一个非道德的、尚处在生存可能性中的生存主体,同...
关键词:克尔凯郭尔 沉沦 审美自由论 生存主体 审美无利害 
美的趣味与生命的利害——论尼采对审美无利害观念的批评
《外国美学》2023年第2期84-99,共16页何兰芳 
尼采对审美无利害观念的批评,并不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混淆了叔本华和康德。实际上,尼采区分了叔本华和康德,区分的关键在于非个体性和普遍有效性。叔本华出于摆脱意志奴役的个人利害利用了审美无利害观念,因而没有遵循康德对非个体...
关键词:无利害 审美愉悦 非个体性 普遍有效性 区分意识 
现代美学的激进之路与中国生命美学被引量:2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129-143,共15页妥建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8AZD032)。
现代美学强调审美是主体建构的主要面向,并将其与认识和道德区别开来。康德通过反思判断力为审美无利害性寻找到普遍性的根据,把审美限定为与主体愉悦感直接相关的活动,以此保证审美自由的合法性。浪漫主义以自然与故乡等诗化家园的建...
关键词:审美自由 审美无利害性 康德美学 浪漫主义 唯美主义 
论“审美无利害”的缘起
《文化发展论丛》2022年第1期90-117,共28页 胡梦云(译) 李家莲(校) 
本文为斯托尔尼茨对“审美无利害”这一概念缘起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他讨论了沙夫茨伯里与其继承者伯克、艾利森对这一概念的创造与发展。沙夫茨伯里首次把“无利害”这一概念从伦理学领域延伸到美学领域,提出了“审美无...
关键词:审美无利害 沙夫茨伯里 艾迪生 现代美学 
康德美学与当代中国生活论美学的建构
《华夏文化论坛》2022年第2期175-182,共8页王晓敏 杨建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方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的范式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BZW025);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资助项目
当代中国生活论美学尝试颠覆以“审美无利害”为核心的康德美学,倡导“感性回归”,恢复艺术与生活的连续性,使美学走向“民主”。但生活论美学对“审美无利害”的理解并不符合康德的本意,也使自身陷入矛盾:缺乏审美发生的契机和准入标准...
关键词:日常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 审美无利害 形式的合目的性 新感性 
以“审美无利害”的教学为例解析美学课程思政改革
《教育观察》2022年第32期98-101,共4页薛霜雨 
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21JGZ110);2021年度广西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美育视域下美学课程思政改革”(2021SZJG01);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新媒介时代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2019JGZ106);2017年度广西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2017XJGA02)。
思政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以及社会生活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美学课程凭借“以美育德”的教学理念,能够使思政教育走出“以德育德”的单一模式,为创新思政教育方法提供思路。以“审美无利害”的教学为例,美学课程的思...
关键词:美学课程 思政改革 审美无利害 
卡尔松是“审美无利害”的否定者吗——以一个传统观念的嬗变为视角
《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22年第5期88-96,共9页史建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论争研究”(编号20CZX065);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美环境美学基本问题研究”(编号SZ2020C004)的阶段性成果。
“无利害性”在西方有着悠久的传统,但直到18世纪才摆脱伦理观念成为美学核心要义之一经验主义美学家以及康德、叔本华从各自视角将“无利害性”拿为己用,展示了这一观念极强的历史延续性。20世纪,“无利害性”内嵌于斯托尔尼茨的“审...
关键词:环境美学 无利害性 审美态度 审美鉴赏 
论美育中的审美无利害原则被引量:1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140-142,共3页曹雨晖 
审美无利害原则是现代美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命题与原则,美育理论多深植于美学理论,因此美育理论自进入中国之始也继承了审美无利害这一原则。在美育中多注重个体的志趣追求与人格修养,具有明显的超功利特征。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美...
关键词:美育 审美无利害 审美功利性 
卡尔松是“审美无利害”的否定者吗——以一个传统观念的嬗变为视角被引量:1
《哲学动态》2022年第6期110-118,共9页史建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论争研究”(编号20CZX065);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美环境美学基本问题研究”(编号SZ2020C004)的阶段性成果。
“无利害性”在西方有着悠久的传统,但直到18世纪才摆脱伦理观念成为美学核心要义之一。经验主义美学家以及康德、叔本华从各自视角将“无利害性”拿为己用,展示了这一观念极强的历史延续性。20世纪,“无利害性”内嵌于斯托尔尼茨的“...
关键词:环境美学 无利害性 审美态度 审美鉴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