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出 处:《环境教育》2023年第8期46-48,共3页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基 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规划体制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湘教通〔2019〕291号第660项)“基于‘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开放式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YKT202306)。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在德育建设中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国内外共识。国外并没有完整的课程思政理念表述,多将思想政治教育归为德育范畴。美国提倡“三观教育”,注重德育的全方位渗透[1]。日本则提倡德育“学科化”,推行统一的民族价值观[2]。而新加坡则规定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等五大共同价值观作为共同目标,主张“全人教育”[3]。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应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4]。近年来,我国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取得一定发展成效。国内地理环境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多体现在思政教育理念与课程融合的优势、过程、路径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侧重于分析实践策略及案例设计研究。宋永永等[5]以《秦岭地理综合实践》为例,提出“五位一体”的地理综合实践课程思政建设路径。陆心怡[6]认为应采用议题式教学法进行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目前,部分学者对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但多以教学实施策略为主,缺少对思政元素的细化分析,且数据基本来源于教材。陈仕涛等[7]对地理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同时提出有效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路径。汪碧玲等[8]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为例,挖掘出思政元素的基本要素。张锦程[9]以“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一章为例,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体现。总体来看,国内对思政元素融入地理环境类课程教学,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80.66